《國際產業》2045年實現碳中和?德國1報告解惑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由政府氣候顧問和環境署(UBA)所出具的報告顯示,德國到2030年減少65%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很可能無法實現,同時德國在2045年實現長期的淨零排放的目標,也存在疑問。

作為歐盟領頭羊,德國在氣候變遷議題所設定的目標,往往比歐盟的標準更具雄心。德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較1990年減少65%;而去年已經較1990年的水準低了40%,報告說,這樣還不夠。

政府的氣候專家委員會主席Hans-Martin Henning說,預計的總體降幅可能被高估了。特別是在建築業和運輸業,未能貫徹政府規定的措施。

預計到2030年,建築業將有3500萬噸二氧化碳未達標準;而運輸業將有約1.17億至1.91億頓的過量二氧化碳排放。

德國環境署在周二公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德國不可能在既定的政府政策基礎上,到2045年實現碳中和。「根據目前的狀況,德國在2045年仍會排放2.29億噸有害氣候的溫室氣體」。

建築部長Klara Geywitz說,建築業正在取得進步,但需要在某些領域進行改進。

而交通部對於已經實施的措施感到樂觀,這些措施包括全國火車票的折扣,對卡車通行實施二氧化碳附加稅,以及增加居家工作。

非營利環保組織DUH在回應報告時表示,需要制定緊急氣候計畫,特別是針對交通運輸部門,例如對於高速公路實施速度限制、減少有害環境的政府補貼,例如廢除對公司汽車的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