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小企布局淨零 時候到了

本文共1544字

經濟日報 張郁琳

2015年聯合國195個成員國簽訂的「巴黎協定」中,約定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前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關於綠色金融投資的理念趨勢日漸興起,推動企業永續經營已為風潮,更成為時下企業經營之顯學。

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22年發表的「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2021年在台灣中小型企業數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98%以上;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92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80%以上。台灣中小企業年銷售額超過26兆元,是台灣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石。

近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政府持續辦理中小企業輔導措施,涵蓋金融財務、技術研發、創業輔導、平衡城鄉發展及出口輔助拓銷等面向,並推動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等措施,例如輔導商家在結帳方面導入行動支付多元應用、接軌5G應用服務,更促進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期望能與國際接軌;在永續發展輔導方案上包括:建置合適計算碳排放量的工具掌握碳排放、提供淨零轉型諮詢與診斷服務,主動帶領提升中小企業綠色競爭力。

提升中小企業綠色競爭力
提升中小企業綠色競爭力

近日一項研究報告CIMData eBook顯示,消費者不僅在環保議題上開始偏好永續產品,並更願意為此理念付出更高的金額,因此必須面對與回應市場需求的企業,除彼此的競爭壓力之外,金管會今年3月發布針對2023年上市櫃公司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重點包括要求1,267家實收資本額不到20億元上市櫃企業,將從2025年開始要求必須編製永續報告書,而過去因成本考量及接受度不足而拒絕付出並排斥投入永續發展的企業,也開始審視自家產品及製作流程上對環境的衝擊,其中也包含檢視企業自身來找出讓產品和營運面更能永續發展的新策略。

對中小企業來說,原本的利潤偏低且競爭相對激烈,投入永續發展所帶來的成本也許會是負擔,而且無論中小企業如何努力投入永續發展,最後能夠獲得國際評分機構認可的往往還是以大公司為主,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永續發展是個即使知道有利益存在,也往往不認為有投入行動的必要性。

以短期來看,中小企業投入永續發展的必要性或許不高,但長期角度看,若國內中小企業要打入國際市場,必然會受到這波永續趨勢影響,為順應國際潮流,中小企業也須提早布局,積極朝向環保轉型之路邁進。

中小企業在永續發展當中,並非完全沒有優勢。雖然說投入永續發展上的初期門檻較高,但卻有獨特的優勢。主要優勢在於「經營彈性」。

中小企業推行一些大型環保建設計畫時,在短時間內沒有充足的資源能及時推進,但可因應客戶需求,快速調整產品重新組合,例如讓產品更加在地化、個性化等方式來重新設計出產品的品牌價值。彈性即是中小型企業的優勢。

根據一項「2023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認知在一年內大幅躍升,Z世代(指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理解已高達54.8%,這表示新世代消費者更願意為具有個性化品牌故事的產品買單,這將是未來永續關鍵。Z世代群體會因為想要做出對環境、社會有益的事情,而影響最終的消費行為。在此消費趨勢下,中小企業可利用本身的優勢,比大企業更彈性調整經營策略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除贏取未來世代消費者的信任,更可貼近國際趨勢發展。

在永續發展的推進上無論是什麼型態的企業都必須從「重大議題」的分析為開始的第一步,分析出方向後,就能協助企業在永續發展做出決策,也就是企業從各永續議題中挑選出與自身經營最有關聯及衝擊度最大的議題,並透過評估這些重大議題對於「利害關係人」,如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債權人等,以及企業經營的影響程度來制定永續發展策略。

當開始了第一步,下一步如何進行就不難,大企業管理結構精細、常常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小企業可活性利用小而美的結構,以及彈性的優勢跟上國際腳步。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南部院區研究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京元電擴增資本支出逾75% 攻AI和HPC晶片測試
下一篇
聯發科犀利!Q1每股賺19.85元 手機業務最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