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賴樹鑫:淨零轉型不只著眼二氧化碳 淨零排放才是終極目標

本文共965字

經濟日報 翁永全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TASS)舉辦「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11 月22日在高雄登場。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表示,企業談到碳權,馬上連想到成本增加,但減碳、碳匯已成為時下最夯話題,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企業顯學,為國際不可迴避的議題。

6月14日賴樹鑫在加雲聯網主辦的〈智慧電網與能源管理〉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提到,全球198個國家已有136國宣示2050或之後將達到淨零。去年國發會連同8個部會揭露台灣淨零路徑,今年2月15日環保署〈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金管會也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運用資金與投融資決策力,強化資訊揭露及增強氣候韌性,以碳揭露為重點。

賴樹鑫表示,温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CO2,還包括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化合物HFC、氫氟碳化物PFC、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因此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是淨零排放,產業無可迴避。政府為達2050淨零,2030年前將投資近9,000億,從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個轉型策略著手。

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翁永全/攝影
TASS創會理事長賴樹鑫。翁永全/攝影

賴樹鑫多年前曾擔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理事長,他指出碳權是外部成本內部化,減碳應從完整的供應鏈管理著手,上中下游的製造、運送、倉儲、運輸與物流及售後服務都要納入。上市櫃公司2027年須全部完成碳盤查,2年內完成認證,否則可能影響金融授信與投融資,287家年碳排量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列為第一波。企業不能再等了,要採取積極行動以應對。

1997年各國簽定京都議定書,當時減碳概念已開始醞釀,如今收得更緊。碳價格至2030年須提升至每噸100美元,才能達到全球升溫2°C以內目標,CBAM逐年依實際排碳總量逐年往下調整。

歐盟採取碳總量管制,以汽車業為例,2021年規定每公里碳排95克,車廠平均值122.4克,須購買碳權或付出高額碳費稅。電動車大廠Tesla因此受益,在本業營運艱難時,靠著碳權賺進大把獲利。賴樹鑫稱許台達電眼光前瞻,提早2年積極因應,以碳定價每噸300美元自我要求,尋求創新技術與減碳方案,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因應市場需求,台灣碳權交易所預定9月底成立,總公司設在高雄,2024年正式掛牌運作。資本市場也衍生「碳權概念股」,「碳平台」的倍力、叡陽、資通;碳封存捕捉有永光、中華化、東聯;各家水泥業者以及華紙、正隆、農林、寶隆等森林股都受到關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學以致用助孤老 華山義工訓練收納整理SO EASY
下一篇
攜手智策慧品牌顧問公司 LINE台灣榮獲「2023資誠永續影響力獎」金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