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COP 28領軍 全球加速拚淨零

提要

風、光、儲能引領綠電向前 發展低碳能源、提升使用效率 將是各界努力方向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去年12月在杜拜落幕。 路透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去年12月在杜拜落幕。 路透

本文共1356字

經濟日報 工業技術與資訊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去年12月在杜拜落幕,其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指出,2023年是人類出現在地球至今最熱的一年,全世界正在經歷全球沸騰的氣候崩潰時刻(Climate breakdown)。」

面對「淨零」的全球共識,全球至今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與時程。根據能源研調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統計,到2050年,全球淨零永續新投資最高可達197兆美元,即便是保留石化、火力發電,輔以碳捕捉技術,投資額也近100兆美元,推動淨零背後的再生能源發展,則扮演關鍵角色。

全球再生能源目前以風、光、儲能三者引領綠電向前,如何兼顧成本與再生能源電力極大化,是外界關注的焦點。這其中從成本面來看,再生能源中以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最為成熟,發電及設置成本已均較十年前明顯改善;離岸風電則仍有改進空間;水力、地熱及海洋能,受限地理條件,規模成長有限;氫能與生質能則仍有料源的限制。

為搭配再生能源的間歇特性,儲能也加快發展的腳步,據統計,全球安裝量於2022年開始顯著提升。第一名的美國因電網儲能模式已成熟,近兩年儲能需求快速爆發;中國大陸以政策鼓勵發電自用,建置力道不亞於美國;德國因應天然氣飆漲,近期免除再生能源附加費的徵收,將促使用戶端積極建置表後儲能。

另外,氫能的發展也愈來愈受各國重視,紛紛依據自身條件,導入氫能作為穩定電網的來源之一。如德國利用離岸風電製氫,在北海風場發展大型的國家級氫能計畫;澳洲擁有大量褐煤可製造藍氫,幅員廣大的未開發土地上也可建置再生能源並以低成本生產綠氫,未來可輸出至日本、南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取代澳洲目前極大宗的化石燃料出口。

台灣也由工研院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透過科研整合建構「氫能產業發展平台」,發展再生能源、綠氫儲能、分散式電力系統、氫載體混燒/發電技術以及氫料源純化等應用,協助台灣擘畫淨零碳排路徑。

要做到淨零與能源轉型,能源供需樣貌將大幅改變。藉由數位化與智慧化,政府、企業、電力公司、民眾等利害關係者,都能獲得充分資訊來提升決策品質、改變用電行為,從日常中減碳。舉例來說,工廠產線的數位化,可蒐集耗能數據,作為未來制定減碳策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參考;數位化還能在設備出現異常時即時示警,優化資產管理。建築的數位化及智慧化,可分析居住者的能源使用習慣,將空調、照明等耗能設備自動調整為最佳運轉模式。電力公司則可從用電端數位化所得到的數據,了解需求面狀態,作為電力調度的依據,並鼓勵用戶參與需量反應,平衡電網供需。從更宏觀的政策面來看,用電數位化產生的短中長期用電趨勢,也足以作為政府打造能源政策的最佳參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COP 28開幕前夕公布《2023排放差距報告》,提出若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升溫1.5度C以內,2030年全球必須減少42%的溫室氣體排放,但盤點各國目前提出的減碳路徑,全球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會增加3%,全球減碳的速度的確還不夠快。

據統計,全球的排碳量有超過七成來自於能源,從能源的供給到能源的使用,「如何發展低碳能源」及「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降低碳排的最大的公約數。相信COP 28的全球共識,可以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的腳步,這也將是我們離淨零排放更近一步的關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輝達與特斯拉都看好機器人 5檔技術線型中長多走勢
下一篇
兩條運河通行困難外溢效應 貨櫃空班潮來襲...推升運價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