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固碳技術再突破! 中研院讓藍綠菌固碳速率增6成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與中研院士蔡明道團隊,發現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稱為固碳)的速率增加約60%。(圖由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與中研院士蔡明道團隊,發現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稱為固碳)的速率增加約60%。(圖由中研院提供)

2023/07/05 11:16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淨零減排是全球重要的目標,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每年排出約36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與中研院士蔡明道團隊,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稱為固碳)的速率增加約60%,為自然界的碳平衡研究開啟新契機。

中研院指出,植物及藍綠菌控制固碳作用的機制雖已廣被探究,但在藍綠菌中卻有一種酵素「磷酸乙酮酶」(phosphoketolase),其生理功能仍是未解之謎。團隊首先發現,此生物分子是藍綠菌固碳循環中的煞車裝置之一,在快速變化的光影環境中,能隨著細胞內能量(ATP)高低,在幾秒內以代謝調控方式阻斷固碳反應,避免對細胞做無益的固碳反應,減少能量消耗。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將此煞車分子移除,藍綠菌的固碳速率可增加到60%,廖俊智指出,對藍綠菌而言,或許是無謂固碳,對細胞本身運作循環影響不大,但對整個地球而言,卻是可幫助碳平衡的契機。

中研院表示,團隊的研究中還發現,藍綠菌可將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轉化成蔗糖並排出胞外,這項發現將來可做為發展快速生產蔗糖技術的基礎。

為了解此作用機制,團隊以冷凍電子顯微鏡分解煞車分子的結構,並找出其如何以胞內能量(ATP)調控其煞車力道的機制。因煞車是藉著ATP從酵素解離,可以在幾十毫秒發生,蔡明道表示,原本以為此分子是利用已知的ATP結合位點進行調控,沒想到竟然發現一個全新的結合方式,此新結合域在自然界多種生物中存在,可見其重要性。

廖俊智指出,此項成果為目標導向與好奇導向研究的相互激盪,也縮短了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的距離,更為解決碳平衡問題提供新契機。

該研究於今年6月登上國際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