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能資源整合推動
98年度區域能資源整合推動
- 更新日期:
- 資料來源:
- 點閱次數:1293
有鑑於我國極度缺乏能資源礦產,99%的能源仰賴進口,而依據能源局97年能源統計手冊顯示,我國各部門能源耗用比例以工業部門佔用52%為最高,故如何提升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效率,促進能資源的有效循環使用,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能資源整合為有效之方法;另考量台灣因地形限制及降雨量不均等因素,造成水資源儲備不易,於乾旱季或災害緊急用水時,常發生供水系統遭切斷等限水問題。有鑑於穩定的水資源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ㄧ,除積極輔導廠商提昇產業用水效率,以達「節流」之目的外,「開源」亦為必要之手段,而推動水資源再生利用為開創新興水源的重要措施。
為近一步協助廠商進行能資源整合及推動水資源再生循環使用的標的,自98年開始工業局參採各國循環型經濟體系之發展經驗,結合推廣資源再生、節水輔導、水再生回收使用,以及選擇適當區域推動生態化工業園區或產業體系等工作之推展,期能藉由產業群聚能資源互補共享與循環再利用的手段,將各工廠多餘的能源與資源,透過媒合、鏈結以及資源再生的方式,使能源及資源有效整合及循環與再生使用,同時促成溫室氣體實質減量的成果發生。
在推動產業能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工業局規劃自98年起以4年的時間,在國內完成8座以上的工業區能資源整合示範推動作業,經考量工業區之規模、產業之互補性及再利用鏈結機會等後,其中於98年度推動的對象為林園及臨海工業區,其所新增規劃能資源鏈結項目共計19項,鏈結總量約102.2萬公噸/年,現已完成實質鏈結計1項,鏈結量31.7萬公噸/年,並促成8項進行實質鏈結(計2.5萬公噸/年)中,依今年度可達成實質鏈結項目,可推升林園工業區可鏈結能資源之整體鏈結比例由68.4%提高至68.7%、臨海工業區整體鏈結比例由76.5%提高至79.9%。
圖1、示範工業區規劃鏈結案推動預期成果 (圖說)
在水資源的永續利用方面,除積極輔導廠商提昇產業用水效率,以達「節流」之目的外,「開源」亦為必要之手段。在節流方面,工業局長期致力於推動工業節水綜合行動,針對用水量較大、廢水量較大且有高度節水意願之廠商,自92年起即積極輔導廠商進行節約用水作業,98年度經輔導後可達之工業節水與再利用水量為829萬噸/年,累計之潛勢節水量可達4,556萬噸,並提昇工業用水回收率至63.6%,持續朝工業用水回收率於民國110年提昇至65%之長程目標邁進。在開源方面,傳統水資源開發日趨困難,且往往遭遇群眾抗爭,為求有效解決缺水危機,發展新興水資源為必然之趨勢,以補傳統水源之不足,期中工業區廢水處理廠放流水再生即為可行方案,工業局爰積極推動工業區水回收先期驗證計畫,現階段已針對南部設有污水處理廠之15座工業區進行評估調查作業,依據工業區是否設置中水道、放流水水量、水質穩定性、區內廠商用水需求與意願進行調查,遴選合適之工業區,推動設置放流水再生模型廠,以落實工業區廢水處理廠放流水再生再利用。
圖2、台灣地區歷年工業用水回收率調查推估結果 (圖說)